器件选型与辐射发射 |
电磁兼容问题很难解决吗?防止电磁干扰技术是高不可攀的技术难题吗?都不是,关键是人们对EMC 没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电子、 电工产品生产厂家,缺乏 EMC 意识,缺乏 EMC 对策技术知识,同时, 为了降低成本,在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在应该使用抗电磁干扰电子元件的地方却没有使用,以致使产品出现 EMC 问题。在解决电磁兼容问题、 贯彻 EMC 标准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元件器往往被人们忽略,但元器件选型对于系统的辐射发射具有重大的影响。
器件导致EMI的原因 大家知道,电磁干扰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即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传递途径(传导、辐射、耦合)、及接受电磁干扰的响应者。这三个要素相当复杂,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表现,总起来说,根据电磁感应、趋肤效应、电磁振荡与电磁波传播等基本物理规律可知,电磁物理量随时间变化越快,越容易感生电磁干扰;频率越高越容易产生辐射;电磁场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一些灵敏度高的未屏蔽电路容易产生耦合等等。随着数字电路的告诉发展,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趋势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高频化 近年来,电子产品向高频化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譬如LANSWITCH 工作时钟达到 125MHz, 传输产品较高工作频率已经达到 1GHz 以上。信号频率越高,越容易产生辐射和耦合,而且越难抑制和屏蔽,致使电磁干扰加剧。
2 高速数字化 数字电路是常见的电磁干扰源,同时数字电路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较弱,在电磁干扰下有时会产生误动作,随着数字电路的高速化,脉冲信号的上升/下降时间不超过信号周期的 5%, 这样陡的快速跳变信号包含了更多的频率更高的高次谐波分量。 这样,就更容易产生电磁干扰。
3 高密度组装 高密度组装的SMT 电路,以及密度更高的 MCM 组装方式,大大提高了电子元器件、 IC、机电部件的堆积密度,使电子元器件间的距离大大缩小,引脚间距和布线间距已缩小到 0.2mm,大大加剧了相互间的耦合,因而增加了抗电磁干扰的难度。
4 低电压化 我们当然希望我们的一块单板上实现尽量多的功能,这样就需要节省电源和缩小体积,要求IC 及半导体有源器件的工作电压降低,向低电压方向发展。但是电压降低之后,它们对瞬变电压、浪涌电压、静电放电等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明显下降,因而对电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 对电子产品对外的干扰水平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发布时间:2018.05.25 来源:电源适配器厂家 |
上一个:电感类型选取 | 下一个:电子器件选型分类 |
东莞市玖琪实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电源适配器、充电器、LED驱动电源、车载充电器、开关电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