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源适配器及维修仪器 | ||||||||||
通过电路板上的标识认识电源适配器 与大多数电路板相同,电源适配器电路板通常也会在元件的附近用丝印对其进行标注。 丝印包括“英文字母+数字”两部分:英文字母代表元件的类型,数字代表其在整个电路中的顺序号。 表为英文字母与其所代表的元件类型的对应关系。 通过跑线认识电源适配器 标准电源适配器电路板通常为一块长为145mm宽为110mm的电路板。 虽然电源适配器较为复杂,但无论是电路板正面安装的元件的尺寸以及电路板背面的印制电路布线均相对较大/较宽。在使用放大镜辅助的情况下,均能较好地辨认出元件的表面型号及布线的来龙去脉。 换句话说,即使在没有具体电源适配器图纸的情况下,也应当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和万用表相结合的方法将电路板上所有元件之间的直通互连关系予以明确。在必要情况下,甚至可以手工画出其全部电路图。这个过程,通俗地称为“跑线路”,即“跑线”。 有过维修经历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跑线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问题在于,这项工作有意义吗?为什么不通过图纸更为高效、快捷地获知电源适配器的电路知识呢?笔者在此明确地告诉读者,不能够仅仅依靠通过对电源适配器图纸的解读,就期望达到芯片级维修的水平。另外一个方面,在实践中也很难找到与具体电源适配器相匹配的图纸。 对于初学者而言,往往陷入这样的困境:虽然已经通过对某种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的解读完成了维修前的理论准备,但在面对真实故障电源适配器时仍感觉无从下手。 这是因为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虽然具有概括性,但同时也具有间接性,这都不可避免地遗漏了太多的过程细节,尤其是缺失了对电源适配器实物的感性认识。换句话说,要真正地达到芯片级维修的水平,除了需要必要的理论基础外,还需要对电源适配器实物具有相当强的感性认识。而跑线,恰恰是初学者将理论知识向实际维修能力转化的实践过程。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真正掌握电源适配器每个电路的构成,提出关于电路工作原理的有价值的问题,就必须经过这个实践过程。因此,笔者强烈建议读者亲自跑线,并绘制出电路图。 综上所述,跑线作为一种维修所需要的重要技能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容被忽视的。 跑线的工具和基本方法 万用表是跑线的主要工具,镊子常用于定位元件引脚的位置,放大镜用于仔细观察布线互连及元件的表面型号。 总体来说,跑线的基本方法有四个,它们是“观察法”、“试探法”、“对地阻值跑线法”和“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 观察法是通过肉眼观察,直接、明确地发现元件间的直通关系,观察的对象是肉眼可见的布线及元件引脚。因为电源适配器元件总数量相对于主板等其他电路板而言要少得多,且多为单层布线(最多为两层布线),即使单纯地使用观察法便可满足跑线的实际需要,跑线过程也非常直观,仅需要在布线被元件遮挡时用电烙铁和吸锡器摘掉若干元件即可(如变压器、散热片等)。 试探法是将万用表的一个表笔固定于一定点,另外一个表笔通过试探接触多个动点,通过多次试探是否直通的方法来找到与定点直通的方法。试探法的优点是简单,但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即便是在试探范围中确实存在直通点,也可能仍然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能找到这个直通点。一旦试探的范围过大,对跑线者的耐心就构成了一个考验。 更多的时候,试探法更适用于验证跑线者的主观猜测。即跑线者猜测某两个点直通,而用试探法尝试一次以验证自己的判断。而猜测本身又是基于对电路板的整体熟悉程度,因此这个方法更适合熟练者而不是初学者。 对地阻值跑线法可有效、高效、相对彻底地解决绝大部分电路板(包括但不仅限于电源适配器)的跑线问题,其具体过程及原理参考5.6节“山寨电源—辅助电源故障”中的实物图。本书通过该实例展示了对地阻值跑线法的一般过程和实际效果。 在实物图中,所有数字都是在元件引脚处用万用表测量得到的对地阻值(不分先后)。比如A、B、C点的对地阻值均为767,笔者推测这3个测试点直通,然后用万用表确认其是否真的直通,结果确实是直通,然后用折线将其连接起来。不难想象,只要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寻找数值足够接近的对地阻值,万用表验证是否直通),就能够将该板绝大部分的互连情况摸清。再结合观察法,几乎可以彻底地解决电源适配器的跑线问题。请读者给予“对地阻值跑线法”足够高的重视。 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是比较高级的跑线方法,只有对元件知识及电路知识相对熟悉之后,才有可能运用此法。此法在某些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的核心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熟练掌握电路中所有元件的类型、封装尺寸、参数;二是熟练掌握元件在电路中的具体应用场合。它是除了对地阻值法之外另一个重要的辅助跑线方法。这也是一个更适合熟练者而不是初学者的跑线方法。 元件封装尺寸区别法实际上是观察法的扩展。在观察法中,观察的对象是肉眼可见的布线。在元件封装区别法中,观察的对象是多个元件之间可能的逻辑关系。 灵活运用上述4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大多数电路板(包括但不仅限于电源适配器)的实际跑线问题。 认识要求 维修的本质是发现故障元件后的替换过程。因此,发现故障元件是维修的第一步。 当然,有的故障元件会比较明显,比如炸裂的保险丝。但有的故障元件就需要经过仪器测量而非单纯肉眼观察之后才能被发现。当我们将注意力放到某个具体元件,先是使用万用表等仪器对其进行测量,然后对测量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该元件是好是坏的判断。 笔者首先问读者一个问题:是张三长得高,还是李四长得高呢?读者可能会反问笔者:你不让张三和李四站到一起让我怎么比呢?的确如此,如果不通过比较,谁也无法做出谁高的判断。 实际上,对元件的好坏判断的过程就是一个比较过程。只不过比较的不是身高,而是仪器测量的结果。我们首先必须通过对良品元件的测量,熟悉并掌握了良品元件的测量结果之后,再用良品元件的测量结果与需要判断好坏的元件实际测量结果相比较。如果二者相同,就认为需要判断好坏的元件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因此,熟练地掌握元件性能是成为合格维修者的必要准备。 更进一步讲,读者还应该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关于元件、电路乃至信号的概念。总之,就是要解决电源适配器“是什么”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开关”的概念,这是电源适配器作为开关电源的本质。
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
| 发布时间:2019.05.20 来源:电源适配器厂家 |
上一个:电源适配器的分类 | 下一个:可调式电源适配器电路设计 |
东莞市玖琪实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电源适配器、充电器、LED驱动电源、车载充电器、开关电源等....